[跑鞋測試]Puma Mobium 經典美洲豹-雙豹奔馳

發表於 2014/10/02 8,992 次點閱 2 人收藏 0 人給讚
給讚
收藏
對於Puma這個品牌,可說是既熟悉又陌生。熟悉的是,念國、高中時,這隻美洲豹的剪影,以現在的流行話來說,可是年輕人的潮牌象徵啊!處處都要貼上這個象徵速度與勇氣的Puma圖像,而 Puma 給我的映像一直停留在足球鞋、釘鞋方面,而對於跑鞋真的是很陌生。這次能有機會測試到年輕時的潮牌跑鞋,看到他的配色,真的好喜歡!真的有夠潮啦!感覺又回到了學生時代一樣!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左邊的那雙是Ride,右邊的那雙是Speed。
收到鞋子PO很高興的PO上FaceBook去,沒想到好友豪哥來留言說:
 
---七月真的到了!有人會穿運動鞋^^
 
唉啊~豪哥您真是有所不知啊! 就是平時都赤足練跑,對於跑鞋的差異才感受特別深啊! 
赤足跑步的人,對於腳下與地面接觸的衝程距離跟時間很敏感,一但衝程距離與時間稍微拉長,那怕只是0.000幾秒,只要跑個幾百公尺立刻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的落差感。對於極簡鞋與高度避震的鞋款,立刻可感受到操控的差異,縱使是那麼的微弱的差異,都能很敏感的感受到。
 
跑步是一個不斷重複的動作,以全馬來說,假設步距1.2公尺,那麼就得要跑3萬5千多步,一個微弱的差異在經歷3萬5千多步後,一定會被放大!這也是赤足跑者常講的:回不去了!的原因,但是赤足到了一段時間後,赤足跑者通常會選擇穿著極簡鞋,原因在於,赤足有其極限,除了地面因素外,速度與摩擦力也是重要因素,赤足只是你一個訓練的過程與手段,一雙適合的跑鞋,絕對能幫助跑者達到更巔峰的成就。這有有一個很經典的傳奇人物喔!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傳奇的奧運金牌跑者:阿貝貝比奇拉(Abebe Bikila),出生於衣索匹亞山區,父親是牧羊人,由於家裡實在是很貧窮,阿貝貝從小就赤足在山野裡面跑跳,直到24歲開始才正式接觸跑步,就連比賽也沒錢買鞋穿,1960年用赤足拿下羅馬奧運馬拉松冠軍,以2小時15分16秒2的成績奪得金牌,並且以0.8秒打破世界最佳成績,把奧運紀錄縮短了將近8分鐘。同時他也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奧運會金牌的非洲黑人運動員喔!真正是第一顆閃亮的黑色珍珠!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從1964年10月21日東京奧運會上的歷史照片中,可以發現阿貝貝已穿上了鞋襪,該場賽事中,阿貝貝再度技壓群雄,破世界最佳成績的2小時12分11秒,順利的奪下馬拉松金牌,並且遙遙領先第二名的跑者。仔細看上面的照片,你認得這個經典圖案嗎?是的!那就是當時西德-美洲豹跑鞋的經典圖案,也就是PUMA!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再來一張歷史新聞照片,這是阿貝貝跑完東京馬後,躺在草地上,雙腳穿著PUMA跑鞋,朝天愉快的踩踏,起身後跟記者說:「我的狀況好到還可以再跑六英里!」
 

(因該影片不提供崁入,請點選照片前往youtobe觀賞,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
光看照片不過癮嗎?那來看看1964年東京奧運的紀錄片吧!影片很長,可以從1小時50分26秒看起,可以看到阿貝貝一人獨跑,遠遠將所有對手甩在後面,大幅度領先!而不可思議的是,他於賽前六週才剛動完盲腸切除手術!當時沒有一個人看好他可以順利完成這場比賽!

看過了Puma跑鞋的歷史故事後,咱們回歸主題,來看看Puma Mobium 這兩雙鞋吧! 去年2013年, PUMA 推出令人矚目的 Mobium Elite 後,今年 Puma 揚言快還要更快 Forever Faster 全新品牌宣言,將 Mobium Elite重新詮釋在大家面前,全新再進化成 Mobium Speed 與 Mobium Ride 兩個型號,而今年一分為二的Mobium ,兩款的差異到底在哪邊呢?且待我比較分曉!

以環保為尊的Puma Mobium

 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先從外觀來看,首次收到的時候,就十分吸引我的目光, Puma跑鞋包裝顯得非常環保,全部採用Puma公版的包裝,只有一個簡單的回收紙製成的無蓋鞋盒,用貼紙識別款式與尺寸,再搭配一個不織布鞋袋,我真的超喜歡他這樣的極簡材料設計!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出門時,還可以將鞋子直接丟到鞋袋中,拎著就走,好看!帥氣又方便!
 
Mobium SPEED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這雙Speed以水藍色搭配深紅色的設計,在男鞋中是很少見的配色,夠獨特,也夠高調!鞋面前足部位採用全新的彈性貼合技術,除了非常平順好看外,還有相當好的包覆感!但可能過於強調包覆的穩定度,在與 Ride相較之下,透氣度就差了一些。
 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回顧Mobium的三大設計理念:X型彈力帶、縮提式大底、獨立緩衝塊墊。Mobium 強調模仿貓科動物腳掌設計,看了以前資料發現,新一代的 Mobium 不同於前一代 Mobium Elite 的前腳掌設計,Speed 將原本切格成多塊的大底做了橫向連結,試圖增加前掌落地的穩定度。但中底還是同樣保有其塊狀切割,整個大底外側並做一個圓潤的內收設計。

(照片來源:運動筆記)
翻出了前一代的設計圖,我怎覺得,原本更多的切割大底會更適合我呢?!感覺分越多塊越靈活,更接近赤足的動態(貓科動物也是赤足啊!哈哈)不是嗎? Mobium 3D 彈力繩,這條呈現8字型的設計,讓你穿上 Mobium後,足部就像多了一個「外掛的足底筋膜」一樣,可迅速的回彈你因重力下沉的足弓,增加足部迅速收起的回彈力!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Speed的後跟有一層厚、軟、澎的包覆設計,讓你在快跑,迅速提起腳跟的同時,讓鞋子穩穩的被腳跟從地面拉起,而不至於晃動的太厲害,雖然可以感受到這項設計所帶來的提拉穩定感,不過這蓬鬆的棉絨般的設計,也帶來了些許悶熱感,短距離的話,影響倒是不大。
 
Mobium Ride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Speed相較之下,Ride就顯得內斂而沉穩,Ride的鞋面設計較為寬敞,對於我這種寬楦腳型的人來說,相對舒服許多,透氣性相當優異,在跑動時,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空氣的流動感。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 Ride提供了包覆與穩定度極佳的後跟杯設計,提供腳跟著地方式的跑者很好的足踝穩定度與避震性。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在大底上的設計,改採用較為寬扁的 2D彈力繩,繩子的張力強度較大,相對腳掌可彎曲的程度就比較小,仔細看他不是一個完整的8字型,而是有斷開的設計,據說是為了矯正足部內旋。
 
Speed VS. Ride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在重量比較上(US10.5),兩款重量差距不大,但以Speed的定位來說,282公克的重量不算輕,而Ride算是適中的重量。在這樣小的重量差異下,若跑者對於Mobium系列的設計了解不夠深入時,光以直覺選擇,會有很大的掙扎,也難以分出兩款的特性差異。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以鞋子的彎折度來說,Ride的彎折度自然比不上 Speed來得大,確實也因為2D彈力繩強大的張力因素,要彎折就不是那麼容易。反之,Speed能夠很靈巧的彎折前腳掌,並很明顯的感受到 3D彈力繩的做動力。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運動筆記也有提供鞋款比較功能,已搜尋好把他列在一起,鞋子外觀的比較我就不再贅述,可點此<比較表>看看。
 
Speed實測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
初次把腳穿入Speed,你絕對會立刻被他舒服的包覆感深深吸引,當雙腳踩踏在地面上時,可以明顯感受腳掌前後兩團圓潤的緩衝機制,有點像是踩在氣球上那樣,這種感覺尤其在PU跑道上更是明顯。
當你動起來時,那種感受是:輕快,混合著不穩定的衝動感,讓你想要拔腿奔馳!


3D線狀彈力繩彈力繩的回彈力相當好,在硬度較高的地面上,有很明顯的回彈,不過也因為如此,若你跑在大理石版硬地(如台中市政府廣場),過度的回彈力會讓你的腳在收腿時,有著不穩定感,一定要維持高步頻,並加大步距(腿收得更高),跑得更快,才能配合他,若不是速度型跑者,不是很容易駕馭!
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
Speed的大底圓潤收邊,就像貓科動物的腳掌一樣,柔軟且而有彈性,在速度過彎下,展現靈活的轉彎扭力。在馬克操的動作下,更顯得靈巧無比!Speed的前掌彎折度極佳,可以很輕易的彎折,而彎折點就剛好設計在蹠骨下方,完全是針對前腳漲落地的跑者而生。有些鞋款若折點太往中間靠,容易會造成足底筋模緊繃,或是足背壓力過大,往往會容易引起足底筋模炎或是足背摩擦疼痛。
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
Speed的楦頭雖然不大,倒也不會感受到腳趾兩側產生的壓迫感,不過前後落差較為明顯,是目前廠商喜歡為速度跑來設計的方式,會有點前滑的現象,若腳踝比較細的,或腳型是羅馬腳的人(拇指比食指長),可以將鞋帶孔綁高一點,比較不會因為前滑,大拇指有頂到的問題

幾次的試跑下來,明顯感覺到彈性繩帶給足部更多的彈起力道,這非常符合姿勢跑法的方式,本來是從腳掌利用足弓彈力自然順勢的彈起你的腳掌,現在多了一個彈力繩幫助。不過這也是經過幾次磨合才掌握的,剛開始我還是會用自己平常的力道,順勢拉起腳跟往臀部方向收,此時再加上彈力繩的彈力,反而感覺整個腳在亂彈,甚至彈的亂七八糟。幾次後才抓到這個訣竅,減少上收的力道,配合鞋子的彈力繩來做動,不過這真的需要一些時間來練習掌握,真正完整適應,我想我需要一段時間。

Ride 測試
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
Mobium Ride的底部較Speed來得大且穩,大底的調性也比較硬朗,抓地力相當好,中底則顯得特別軟Q,回饋力沒有Speed來得明顯,相對的跑起來聲音也比較大聲。由於中底較為軟Q的關係,就顯得避震衝程變長了,尋找著力點時間變久,肌肉下墜時間也變長,對我來說,反而容易造成疲憊感。照片中可以看到,我仍然還是維持使用前腳掌先著地的跑法。


(照片來源:笑傲糨糊)

第一次測試較長距離當天,以習慣的6分多速進行配速跑,跑完後,與平時赤足跑完16公里公路比較,居然像是跑了16公里的越野一樣疲累!當天起跑沒多久,由於避震的衝程較長,突然感到髂徑束漸漸的緊起來,雖然前一天晚上有練間歇,但是不應該會有這樣的感覺。於是嘗試著再加快步頻(約190),反而更感到更不穩定,再試著降低步頻-約150-160間,就比較能獲得穩定的支撐點。探究原因,應該我是本身習慣高步頻-180-190的關係,較快的步頻,似乎使得支撐點出現不穩定的變化,直到放慢步頻後才找到穩定點。這當中,我也嘗試著使用滑步跑法,以足跟落地的方式來跑,也能輕易的將重心掠過身體正下方,而不感受到膝蓋的衝擊,體驗 Ride足跟杯部位的包覆穩定及減震。但這不屬於我的跑步技術,我只是模仿,僅僅只能維持2公里左右做做體驗。

 

總結:

從七月份拿到這兩雙鞋到現在,與這兩雙鞋相處的時間也頗長,這當中反覆的都有穿他們,我超愛這兩雙的造型,帥氣度絕對是100%UP,但我得坦承這兩雙鞋在實際使用上都不是我的菜。我對於鞋測,是抱持著「主觀感受,客觀分析」的角度,雖然不適合我,但不代表不適合你,希望能透過我提供的測試資訊,給大家另一種的參考方向!

再回顧一下 Mobium 的三大設計理念:X型彈力帶、縮提式大底、獨立緩衝塊墊。在整個鞋測當中,你都可以很明顯的感到他們的作用,與設計理念的傳達!雖然他們是同一家人,確有著不同的性格,以下我把 Speed跟 Ride做一個表格,讓想要入手這款時,能更容易決定你要帶那一隻美洲獅回家!

 

 SpeedRide
敏捷度
建議適合跑法前腳掌/中足足跟/中足
回彈力
穩定度
建議適合賽事10公里以內及半馬全馬甚至超馬
適合跑者速度跑者初階或練習鞋

 

 

更多相關內容請見「PUMA Forever Faster」專輯

以上測試產品由PUMA提供,更多跑鞋資訊,請到運動筆記跑鞋專區

 

跑鞋資訊 盡在運動筆記*

往下滑看下一篇

抵達終點!沒有更多文章了!

請在此留下訊息,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

跑步足跡 + 30